四川低空空域改革:释放资源,赋能通航产业发展
一、四川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的背景与现状
四川省作为全国首个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省份,在低空经济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截至目前,全省已聚集超过200家低空装备制造企业、69家通用航空企业和1419家无人机运营企业,通航有人机保有量位居全国首位。这一成果为四川低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能放尽放”:最大化释放低空资源
为了进一步推动低空经济的发展,四川提出“能放尽放”的理念,旨在最大限度地释放低空资源。文章作者胡玉清表示,在国家空域分类管理运行前,四川规划了超过40万平方公里的报备空域。无论是短途运输、物流配送,还是观光旅游、高端接驳等应用场景,只要具备清晰的商业逻辑和明显的示范效应,四川都将优化简化飞行申报程序予以支持。目前,提前1小时申报即可实现飞行,极大提升了低空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试点范围持续扩大,政策红利惠及全省
截至目前,四川首批11个试点项目已顺利通过评估,试点空域面积从最初的7800平方公里扩展至9万多平方公里。根据最新政策,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均可在2026年6月前申报试点,且申报流程采取即报即评的方式。只要申报主体明确安全责任和监管机制,并制定合理方案,即可获得试点资格。初步预计,到2026年底,全省低空报备空域将实现21个市(州)全覆盖,进一步推动低空经济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四川通过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不仅释放了大量低空资源,还为通航产业及相关领域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树立了典范。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说明,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www.xiezha.com/question/1fd998f6299c41ce92d856de9c4bab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