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关于儿时的生活和事情怎么会忘记呢?
记得我小时候上学放假以后(寒假、暑假、秋假),都要帮助父母收割庄稼。比如拾麦穗、掰玉米、晒红薯干等等。有时看天不好要下雨,半夜也要起来拾红薯干,要不就会遭雨淋而腐烂!
哦,我的童年是丰富多彩的!
童年,是寄托着无限美好憧憬的时光;
童年,是精心编织青春梦想翅膀的日子;
童年,是让我永远无法忘怀的最美岁月……
谢谢邀请!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日后结束在农村,小时候的事怎么能忘了去呢,说出来都是故事留给后人听。
小时候的捡粪也不是容易的事,每到星期天,四五个小伙伴,跟在牲口群的后面,挎着箩筐,手里举个棍子,口中不停的喊着牲口的名字:黑驴、黄骡、青马、……。
目的是它们的尾巴那个翘起来了,准备着拉屎,需要预先喊到前面,是谁先看到的,粪便就属于谁的。
有时候尾巴虽然翘起来了,但是只放个屁,也不拉屎,慌得每个小伙伴都争着喊它的名字。
因为捡粪小小的手就被感染,长大以后,每年到春天两只手全部退一层皮,心中感到不舒适。
捡到的粪交到生产队里可以记工分,秋后可以使工资,每个工最高五角钱。
捡粪的空隙时间,可拾柴火,八月的柿子就可以烧着吃,虽然不是很甜,但也可以将就着咽下去。
据我的生活经历和了解,我想不仅是八十年代的农村孩子拣过粪,六七十年代的人更是体验更深。那个年代,不仅是农村孩子干累活脏活,城里孩子都一样,也都是很小脏活累活啥都干,检粪是小菜一碟,劳动光荣嘛!
我是六十年代生人,居住在城郊结合部,但有一点不同,我们家有城市户口,属吃公粮的,比当地农民挣工分要好多了,因为父亲月月有工资,而农民就不一样,年末兑现工分,一年下来弄不好都欠生产队的,生活很困难。
不过生活方式都一样,因为家家生活都困难,大人小孩必须要通过劳动才能维持生活。问答题提纲所说的检粪,在当年再正常不过了。因为农村庄稼地没有化肥农药,只靠农家肥,所以,家畜的成了紧俏货。生产队社员及时把牲畜的粪便及时收集。而我们当年,春季上学有交牛粪的任务,不太强调完成寒假作业,不完成一推车牛粪任务不行。所以,大冬天同学们都争着抢着捡牛粪,牛粪少人多,打架的事常有,因为怕完不成任务挨批评。
虽然我们吃公粮,但我们跟农村人一样,干过的活太多了,很小就挑水,劈拌子,打柴火,掏粪,跟大人种自家菜园子,到生产队地里捡土豆,谷子,大豆,麦穗,采山野菜,弥补粮食的不够吃。那时家家不实行孩子学习,而是比谁家孩子能干活。看谁家材火垛高,看谁家冬天粪堆高,因为家家菜园子很多,都需要农家肥啊!现在想起来,当年似乎很苦,不过那时候,觉得很正常,家家都认为劳动光荣,不劳动让人瞧不起。那情结,那场景,那年代很难忘,相信与我同龄人,都很有同感,都很难忘吧!
一看题目就想起满山疯跑,大声的笑,大声的叫,尽情的闹。
在小溪边抢着烤得半边焦半边生的鱼,大口的吃。就怕吃得不够快,被别人抢先了。左手拿着鱼,右手拦着不让抢。吃得满脸焦黑,就看两只眼睛骨碌碌转,一片欢笑。
站在这边山顶,对着另一个山头大吼。对面哈哈大笑,回声传得满山响。
二娃,小六几个提着框子,拿着长长的竹夹子一路搜寻家畜粪便。看到了一堆,几只夹子先打架,谁动作快算谁的。果然武力值什么时候都是王道。
生活在所谓“精致”的城市里,每天麻木的工作。想去旅游,想偷一天懒,还得请假提前交接让同事代理。交接半天还是没懂,那就算了吧,不请了。太累!
最怀念在农村儿时的生活。那时才算是真的生活吧。满满的烟火气,心没有束缚。心是自由的才算真的自由。
哪怕捡家畜粪便呢!那也很欢乐!怀念!
我出生在旧社会,生长在红旗下。回忆儿时农村的生活深有感悟,在旧社会全家靠租赁地主家土地生活,丰年时除交地租外所剩无几,灾年时全交地租后还欠地主的,我的爷爷无奈抛下我的奶奶和他的儿女们悬梁自尽。我的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因家中饥寒交迫,加之战乱因病无钱医治而先后死去。我也曾跟随母亲逃荒要饭。天亮了,解放了。毛主席领导人民减租反霸,平分地主家的土地,我家也有土地可种了!生活逐步得到改善,我也有上学读书的机会,农民由个体经济向集体经济迈进,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十八岁那年三月,我在农村光荣加入了共产党,当年八月应征入伍到部队当兵。回忆儿时几多欢乐几多愁!
看到这个问题,对儿时的生活记忆犹新,那时感觉生活虽然苦,但却没什么烦恼。
那时农村不用化肥,全靠农家肥。农村有很多家就捡粪,谁家的粪堆高,那也说明这家人比较勤快,因为捡粪都是早晨和晚上,白天一般都干别的农活。
有的人可能感觉脏,其实告诉你,农家肥种出来的粮食蔬菜对人身体才好呢,化肥没有农家肥好,而且农家肥能改良土壤,使作物能健康生长,作物吸收营养是均衡的。所谓的脏都是脑海中想象出来的。
现在还记得,上小学时,天刚蒙蒙亮,就拐着篮筐出门,拿着特制的钢叉,捡的最多的是牛马粪,没有猪粪,猪都是圈养的,而且猪粪很脏。那时羡慕养牛马的人家,因为他们不用捡粪。但捡回一筐粪得到大人的表扬还是高兴的。
记得不是很清楚,大概五年级以后就不捡了。一是村里没有牲口了,二是家家都养猪,从单干以来,养猪确实解决了果树与庄稼的农家肥供应。一头猪攒的圈肥能供应大约四十多颗苹果树。后来在实践中总结,猪粪确实比牛马粪的肥效好。那时有很多家养两头猪,主要就是攒农家肥。
回想起儿时的生活,虽然苦,但充满着乐趣。现在还是保持着那时的一些习惯,比如闲不住,对时间珍惜等。有时在清晨起来写写文章,有时在半夜回答问题。人嘛,不管经历了什么,活的充实才是最好的。
谢邀请:儿时记忆丰富多彩,只要是能争到工分的活路咱都干过。记忆最深刻的那是七四年我们村遭遇特大冰雹,田地失收讨饭场景。我跟几个年龄大几岁的同伴,到离家十来里的村子,手拿一只讨饭碗和一个口袋,口袋是准备装自己吃不完馍馍,留着回家给上学的姐姐哥哥。刚开始上门时候,不知道怎样称呼别人,还闹出很多笑话,比如说:又一次我见到一位大爷,我竟然说:“请给大爷点饭吃吧”最后,大爷拿出饭菜并没有给我,反问道:“你是大爷,还是我是大爷,说清楚在吃。”还有见了大妈喊大姐,见到大姐喊大嫂,等等。唉,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有很多歉意。
首先谢邀。我是六零后,七五年入学,生产队的年代,大多数学生都帮家里干活。每年除了寒冷的冬天不去生产队挣工分,其它时间的星期天或放学后都去生产队挣工分。那时候的小学生上生产队干一天活挣六分工,相当于三毛多钱,每天的放学后挣一分五,不足一毛钱。冬天时,生产队没有小孩能干的活了,放学后就拉着木爬犁去捡粪。那个时候,家家牲口都散放,每个生产队都养一群牛马骡等,生产队都有几挂牛马车。小学生们捡粪最喜欢捡牛粪了,因为牛粪一拉一大堆,用高丽锄头一刨一大块。我们学校离家四里多路,每天下午放学后拼命往家跑,为的就是能第一时间去捡粪,待别的同学拉爬犁出来捡粪时,我的爬犁的土筐都快要捡满筐了,看见同伴羡慕的眼光,心里美滋滋的。有的时候捡粪,因为一坨粪和同伴吵起架来,都嚷着谁先看见的。每个冬天捡的粪都放在道旁,各家都有个粪堆,虽说小孩子们都出去捡粪,但谁也不去偷谁的。来年春天生产队收粪时,我每年冬天捡的粪都能为家里多挣一百多个工分。那年代的小孩都爱干活,每年都比赛挣工分。曾有人说那个年代是激情燃烧的年代,很多人还怀念那个年代。我虽不怀念那个年代,但总拿那个年代与现在比较。真的感谢改革开放,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这个曾经的山里娃看见了外面的世界,过上了孩时梦想过年一样的生产。
姥姥家在农村,与烟台城只相隔一座山。小时候因爸爸妈妈上班,哥哥姐姐上学,我是家里的老幺,就常常被送到姥姥家,住姥姥家已经成为习惯。
住姥姥家特别受宠。夏天的晚上,舅舅抱着我,伴着夜间蝉叫虫咬的声音,给我讲故事。有传说的,有书上的,有电影的,还有舅舅现编……
上学以后,我们这一代,赶上了灭四害,开门办学。放学后,打苍蝇,挖蛆蛹,拾鸡粪……也是从小学习劳动了,很难忘!
回忆儿时在农村的生活,作为出生农村的人而言,这是经常的事情。
年年寒暑假,利用几天做完作业,其余时间,或者是下地干农活,或者是拾家畜的粪便。早晚背个粪基子,房前屋后的捡粪。每个假期都能捡二千多斤。
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农村的田地主要以家畜粪便作为肥料。八十年代后,由于化肥农药的普及,农家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捡家畜粪的活自然就消失了。
就像随着手机的兴起一样,大哥大自然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农民的后代,捡过家畜的粪很丢人现眼么?农村长大的,过去那个没有捡过么?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肥是什么?在过去就是动物在哪里粪便。
化肥的大规模使用,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化肥的大规模使用以前,农民增加地力,没有别的选择,就是人畜粪便,加上土,庄稼的秸秆,在一起发酵,想用别的方式来肥田,倒是有啊?
问:你会想起生活在农村儿时的生活吗?80年代你捡过家畜的粪吗?
电影《小兵张嘎》里就有一个拾粪小孩的镜头,那是在嘎子与胖墩儿摔跤时,有个拾粪小孩背着粪筐拿着粪杈在喊"小八路加油″的镜头,我们这里距白洋淀不过百里,我十岁时拾粪就是背的这样的粪筐,拿的这样的粪杈。
这样拾粪的骑技高超,老远看到一片马粪,就左手攥车把,右手拿起大煤锨,脚蹬着车蹬一贯而铲,然后回手倒在粪筐内,挂上煤锨,脚不停蹬继续前行,一天拾两筐马粪给记十个工分,这骑车拾粪的技术活我十九岁时也干过。
那年代不要说农村人捡的粪便就连我们城里人都要去捡狗的粪便和牛的粪便,捡了就要上交学校或者院子里的管理人员,他们收集起来是拿来支援农村用的,记得我们下课回家就拿着簸箕和一个铲子到处去找,那时父亲在单位受了委屈回来就说我们,不好好读书就去捡牛粪,有时我们几姐弟还拿这话来说,还好我们都有出息,现在想捡牛粪都捡不到了。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说明,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www.xiezha.com/question/7255069184856588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