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原校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是1924年-1930年期间国民党在广州黄浦区创办的一所军校,原址曾是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宿舍。还有一种广义上的说法,黄埔军校是1924年以后,有中国国民党及民国政府创办的各军事学校的总和。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著名、最高级的以培养革命军事干部为目的的军事政治学校,是孙中山在苏联及共产党的支持下产生的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培养了许多知名的指挥官,为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提供了很多优秀的军事人才。其中最著名三个人物:蒋先云,陈赓,贺衷寒的并称“黄埔三杰”,是黄埔军校一期中最优异的学员。蒋先云和陈赓是坚定地共产党人,贺衷寒原本也是团员,后思想发生转变,成了共产党的死对头。黄埔军校的创立就是为了训练优秀的军官,为国民革命服务,是北伐战争中的主要军力。
黄埔军校建校以来,一直以“亲爱精诚”为校训,坚持孙中山提出的“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危亡”宗旨,致力于培养革命军事干部及人才,组件以黄埔军校学生为主力的革命军,武装推翻封建军阀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革命。
学校教育一直坚持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观念,军事、政治并重,理论实践结合,为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因为黄埔军校出来的学生都赶上了中国历史最关键时期。因为这时期有了共产党,又国共合作,另外还出个蒋介石。东征陈炯明,北伐北洋军阀,又抗战打日夲,解放战争。这些战场上都有黄埔军校的人,而且还是主力。特别是共产党那边也不少,都能打仗,什么林彪、徐向前……国民党什么杜聿明、关麒徵……
黄埔军校,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黄埔军校是国民党的创始人孙中山,在共产国际的建议下,开始创建的!黄埔军校,全名是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时闻名于世的指挥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的第一至第六期,黄埔军校原址设于中国大陆广东省广州市黄浦区长洲岛。军校由中国国民党成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培养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重要军事力量!黄埔军校1927年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再改制为陆军军官学校,并于国民政府迁台时移址台湾高雄凤山!
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合作时期,培养了大批的骨干力量,军事人才!周恩来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住,东征军总指挥部总政治部主任,黄埔第一期党代表!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总理等职务!
黄埔军校共创办了六期,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众多的军事力量,成为了国家的中流砥柱!纵观世界著名军校,黄埔军校也留下了它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国人为之骄傲,为之自豪!
因为黄埔军校是将军的摇篮,为中国造就了许多爱国将领,特别是这些将领在抗日战争中,有的将领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一页,为保家卫国作出了卓越的功勋。在解放战争中,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将领,如陈赓,左权等一批优秀的将领,显示出黄埔军校的优秀。.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作出了不朽的功勋。所以黄埔军校,名扬九洲,受人爱,爱人赞,受人纪念。
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协助下,创立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军官学校”。
因为,军校地点在广州黄埔,因此被称为“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在大陆一共创办了23期,培养的学生达到了32万人次。
黄埔军校历史分为三个阶段:黄埔时期;南京时期;成都时期。
黄埔时期为1924年到1927年,一共招收了6届学生。
1至4期是在黄埔校区毕业的。
5、6期的学生,一部分在黄埔校区毕业,一部分在南京校区毕业。
黄埔军校为什么那么有名,是因为黄埔军校1至6期学员中,产生了很多影响中国近代的牛人。
蒋介石核心集团的成员,大多出于这个阶段:胡宗南一期,王耀武三期。蒋介石所倚重的军统头子戴笠,是黄埔6期学员。
新中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将帅中,也有多人出自黄埔军校:其中元帅五人,大将3人,上将10人,中将12人,少将23人,其中绝大部分出自黄埔时期。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抗日战争的重要角色:黄埔军校成立于1924年,是中国国共两党合作培养军事干部的重要基地。在抗日战争期间,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抗日将领,他们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抗击日本侵略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培养了许多中国的政治和军事领导人:黄埔军校培养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领导人,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孙中山、中国共产党的首任主席毛泽东等。这些人物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革命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建校背景和历史意义:黄埔军校的创办者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领袖之一,他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成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旗帜。黄埔军校的建立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培养了大量的爱国志士和革命军事干部,对于中国革命事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培养了国共两党的合作基础: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合作的象征,也是两党合作的基础之一。在黄埔军校中,国共两党的成员一起接受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为今后的合作奠定了基础。黄埔军校是最早培养革命干部的军事基地,也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出名的高等军事学校之一。它是一所以军事训练为主,政治思想教育为辅的综合性军校。黄埔军校培养出了杨虎城、董必武、廖承志、谭震林、叶挺等众多抗日名将,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黄埔军校在中国军事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因此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黄埔学校是推翻封建帝制后领袖孙中山创建的唯一的一所军校,它的有名是因出了许多名将才有名的!
特别是国共合作抗日时期,黄埔生出来的将领们,为赶走日寇血洒疆场,有的黄埔生马革裹以身殉职,为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在1955年授街当中的多名将帅们,也有许多出自黄埔军校的师生!
总之,黄埔军校的名字,黄埔师生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所以,我们要牢记历史,坚守使命,不忘初心,努力创新进取,使我们的祖国永远强大,为世界和平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加油!中国人民!
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合作的产物,并在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国帮助下兴建的。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得到了新高潮。
黄埔军校打响了北伐消灭旧军阀的第一枪,培养了一大批有理想的爱国新军人。在黄埔军校走出了一大批将领,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拯救苦难的祖国的希望之星,谱写了一篇篇抗战救亡的英雄史诗。
黄埔精神鼓舞了中华儿女前仆后继地英勇抗战。
黄埔军人也是我军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三大起义的中坚力量,也是红军三大方面军及其南方八省游击队的骨干力量。红一方面军周总理和一军团聂帅、林帅,红二方面军的副总肖克将军,红四方面军正副指挥徐帅、王树声将军,南方八省游击队的陈老总等,都是出自黄埔精英。
黄埔军人同乡会在北京建立后,来自海内外黄埔军人欢聚一堂,从美国归来的李默庵将军哭诉邓大姐:"周主任,我来迟了!"令人感慨万千,热泪盈眶。
黄埔精神,永垂青史。
不是“黄埔军校”有名,真正有名的是“黄埔建军”。
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按照苏共模式实行“党管一切”的“党国体制”。这个体制下,军队不再是政府的军队,既不是中央政府的军队也不是地方政府的军队,而是党的军队。
中国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建立“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这个“中央”是国民党的党中央。以此为基础的军队是一只新的军队,就叫做“国民革命军”。它受国民党指挥,为革命服务。这是中国国民党历史上的重大转折,中国国民党走向苏式政党道路,放弃了做一个美式政党的尝试。
受苏联信任,在黄埔建军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出任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他也就成为国民党中最有权势的人,这是他一生政治光环的起点。
有人说蒋介石是新军阀,把国民革命军私人化了,可能有这个因素。但从国民党的建党理论上讲,确实只有黄埔系出身的将领才是“根正苗红”的国民革命军。他们受到重用和倚重是理所当然的。是否出于蒋介石个人的私心不容易分辨。
“升官发财请往别处,贪生怕死勿入此门”,投身黄埔就是献身革命,这在历史上是没有问题的,所有的政治势力和历史学家都承认这一点。黄埔军校培养了国共双方大量军事人才,为革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几十年以后,国共双方在辽沈大战。原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写信给受困长春的黄埔将领郑洞国,希望他弃暗投明。信中提到黄埔军校,“届此祸福荣辱决于俄倾之际,兄宜回念当年黄埔之革命初衷,毅然重举反帝反封建大旗”。也就是说反对背叛黄埔革命精神的蒋介石不是背叛黄埔,投身共产党继续革命才是真正的回归初心。
现在看来,革命和专制的确是有很多相似之处,一不小心就会滑向深渊。蒋委员长没有经得起权力的考验,苏共那么多领导人也没有经得起权力的考验。古人说“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为篡已”,“不忘初心”其实真的是不容易做到的。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说明,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www.xiezha.com/question/6435518483831718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