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绩社会”下的内卷焦虑
过度忙碌与内心需求的矛盾
在当前的“功绩社会”中,人们为了追求外在的成功和认可,常常忽视了自己的内心需求。孩子们在学校里吃饭时间仅有5分钟,成年人则在工作中不断自我监控和自我算计,生怕稍有放松就会被竞争对手超越。这种过度忙碌不仅损害了身心健康,也剥夺了人们享受生活的机会。
自我价值与工作成效的捆绑
在这个以绩效和利润为中心的社会里,人们的自我价值往往与工作成效紧密相连。许多人认为,只有不断取得成就、升职加薪,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这种观念导致了持续的压力和焦虑,因为一旦发展停滞,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感。银行存款的稳定增长、人脉的拓展、新爱好的培养,都被视为衡量个人成功的重要指标。
内化资本主义的负面影响
哲学家韩炳哲指出,这种焦虑不仅源自个人内心的驱动力,更来自整个社会的建构——“内化的资本主义”。它促使人们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却忽视了真正的自我探索和个人成长。这种社会环境催生了大量的过劳抑郁症患者和倦怠人群,因为他们始终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无法放慢脚步,甚至在休息时也会感到内疚。
教育专家的观点
在《十三邀》的一期节目中,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林小英被问及当前教育是否过于内卷。她直言不讳地回答:“是,太卷了。”林小英强调,孩子们在学校中的生活已经变得极其紧张,他们几乎没有时间放松和自我反思。她认为,这种过度内卷的根源在于对优绩主义的盲目追捧,社会只褒奖那些具有单一特点的人,而忽视了个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脱嵌的必要性
面对这种内卷现象,林小英提出了“脱嵌”的概念,即不要过度依赖僵化的社会系统,而是要学会从其中解脱出来。她引用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有多种未被开发的智能。通过自我探索和自我开发,人们可以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而不是盲目追求社会设定的标准。
觉察的重要性
脱嵌的前提是觉察。人们需要认识到什么是内化的资本主义,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渴望的生活。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更加符合内心需求的选择,从而摆脱内卷的困境,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说明,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www.xiezha.com/question/f2f8bb948a1c4f0ea3f95dc5340b34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