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箐镇:从“水城东大门”到绿色能源与农旅融合新高地
转型背景:资源禀赋再评估
五年前,六盘水市水城区陡箐镇面临着严峻的发展挑战。全镇4.8万人口中,青壮年超六成外出务工,人均耕地仅2亩,四座煤矿陷入技改困境,财政收入微薄。然而,通过重新审视自身自然资源优势,陡箐镇制定了“工业强镇、农旅富民”的双轮驱动战略,并以“一轴线四中心”为规划核心,逐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新能源产业引领发展
陡箐镇将新能源产业作为发展轴线,成功引入多个重大项目。卓阳光伏项目率先启动,大唐光伏项目紧随其后。其中,大唐(六盘水)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设的200兆瓦/400兆瓦时储能电站尤为引人注目。作为六盘水首个建成并网的集中式智能化电网侧储能电站,该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已于2023年底投入运行,预计到2026年9月实现全容量投产,届时年调峰能力将超过5000万千瓦时。
此外,在黄草坝风电场项目建设现场,施工团队正全力以赴推进进度。这些清洁能源项目的落地,不仅优化了当地的能源结构,还为陡箐镇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陡箐镇在发展新能源的同时,也注重农业和旅游业的协同发展。8700亩玛瑙红樱桃种植基地成为当地特色农业的重要支柱,丰收季节吸引了众多客商驻点收购。山脚下,特色民宿和非遗工坊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体验当地文化魅力。这种“以工促农、以旅助农”的模式,有效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政策支持与精准招商
为了确保蓝图变为现实,陡箐镇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以链式思维构建发展格局。通过靶向招商创新引资路径,连续多年获得千万元以上项目资金支持,项目申报成功率保持100%。2024年,该镇组织干部深入走访166个村民组,广泛收集项目意向,经过科学论证后形成98个优质申报项目,成功获批资金2000余万元。
如今,陡箐镇已从昔日的“水城东大门”转型为绿色能源与农旅融合发展的新高地,展现出勃勃生机与无限潜力。这一成功案例表明,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是实现区域振兴的关键所在。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说明,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www.xiezha.com/question/88c36bf83b084fd681821aeae9c9be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