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2岁来中国,被婆家收养为女儿,21岁返回越南,现在只想回中国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我出生在越南一个偏远贫穷的小村庄,父母早逝,我从小便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直到12岁那年,村里来了一个慈善机构,要把我们这些孤儿送到中国,给我们提供教育机会,让我们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我激动不已,对即将到来的异国生活充满好奇和憧憬。
抵达中国的第一天,轿车在一个漂亮的小区前停下,张妈妈已经在门口热情地迎接我的到来。
“小宁,欢迎来到中国!这从今天起就是你的家了,以后就叫我妈妈吧。”张妈妈笑着对我说。
“谢谢妈妈!”我腼腆地跟着她走进房子,张爸爸和哥哥也在里面对我致以亲切的问候。
“这是你的房间,妈妈已经把这里收拾好了,喜欢吗?”张妈妈温柔地说。
我环视着粉色的墙壁和软软的大床,眼眶湿润了,轻轻地点了点头。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吃饭,妈妈还特意做了几个色香味俱全的中国菜式款待我。
“我们宁宁来中国要好好学习中文呀,中文不好怎么跟大家交流嘛。”妈妈把一盘鱼放在我面前。
“我会努力学好中文的,妈妈!”我乖巧地说。
“哈哈,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哥哥,我中文可好了!”张天停下手中的饭碗,朝我眨眨眼。
“那宁宁要叫我一声哥哥!”
“哥哥!”我腼腆地喊了一声,全家人都笑了。
就这样,一个真正的家庭温暖地包围着我。起初,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那么陌生。我不认识那些中国菜的名字,不明白电视里的中文字,甚至与家人的日常交流都非常吃力。但张妈妈始终耐心地陪伴着我,教我学习中文,带我适应这里的生活。我也非常努力地记中文词汇,听哥哥讲中文故事,渐渐地,我可以用简单的中文和家人交流了。
妈妈带我去购物,吃好吃的点心,每次都细心地问我喜欢吃什么。哥哥天天拉着我一起写作业,教我唱最流行的中文歌曲,告诉我中文怎么念。晚上我们一家人靠在沙发上,看着电视剧聊天。我第一次感受到家的温暖,感受到做女儿的快乐。
在张妈妈的悉心照料下,我已经完全习惯了中国的生活。我的中文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能够较流利地与人交流,阅读简单的中文书籍。我也逐渐适应了中国的饮食、节假日和各种风俗习惯。
上学后,我交到了许多好朋友,成绩也名列前茅。妈妈常常表扬我是个乖巧听话的好孩子,她的每一句夸奖都是我学习的动力。表姐经常带我去商场逛街,一起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后吃好吃的甜点。我和哥哥天天腻在一起,一起写作业、玩游戏,有时也会吵些架。哥哥虽然嘴上嫌弃我烦,但每次我遇到麻烦他都会第一个站出来帮我。
每年的生日,妈妈都会精心准备一个大蛋糕,和我一起度过热闹的一天。我们会坐在阳台上一起看着天空中绽放的烟花,妈妈会把我抱在怀里,轻声在我耳边说“生日快乐,我的宝贝女儿”。每次父母工作忙碌时,也会心疼地对我说对不起,然后带我去游乐场玩个痛快。
我真的感觉自己拥有了一个真正的家。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那么熟悉,每一位家人的喜怒哀乐我都了如指掌。每当邻里的阿姨夸我有个好妈妈时,我都会得意地挺起胸膛;每当同学羡慕我有个这么疼我的哥哥时,我都会开心地说“我哥最好了”。每一刻的点点滴滴都充满着幸福和快乐。
直到有一天,一个消息打破了我的这份平静。一位来自越南的亲戚找到了我,告诉我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
我的亲生父母原来一直没有死,而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因极端贫困,不得已才把我送到了孤儿院。这十几年来他们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一直在寻找我的下落。我对这个消息难以置信,拒绝相信我的生父母会抛弃我。
“是他们把你送走了,他们怎么还有脸来找你!”哥哥激动地说。
“对,我们这里就是你的家,不用再想那么多。”妈妈也劝导我。
我整个人陷入混乱与动摇,我始终相信血浓于水,我渴望再见到生父母一面,但是我舍不得离开养父母和哥哥。
“姐,你现在应该去见见你的生父母,我们都理解你。”表姐握着我的手建议我。
我跟妈妈坦白了我内心的挣扎,她并没有生气,而是温和地对我说:“女儿,你应该去见生父母,血浓于水,这是你该做的事。无论你最后做何选择,这个家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我终于鼓起勇气启程来到越南,见到我生父母的那一刻,我已经泪流满面。他们年老体弱,满脸愧疚地拥抱我,说从来没有忘记过我。我看到他们佝偻的背影和满脸的皱纹,心里充满怜惜。
“女儿,当年我们真的太艰难了,才会做出把你送人的错误选择,你能回来真是我们的最大幸福。”父亲含泪说。
我哭着点点头,开始了和生父母重建关系的日子。他们尽全力想弥补我过去的遗憾,努力给我营造一个温馨的家。久违的亲情使我感到安心,但我知道我的根已经扎在中国了。
就这样,转眼回到越南已经一个月了。一天,妈妈打来视频电话,愉快地和我聊着近况,却没有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知道,她在给我空间,让我自己做决定。我挂断电话,看着父母喜悦的脸,知道我该做选择了。
第二天一早,我坦诚地对生父母说:“爸爸妈妈,我会永远感激你们给了我生命,也感谢你们对我的爱。但是,我的家在中国,我想回去。”
他们并没有挽留,只是紧紧地拥抱了我。
当我拖着行李箱再次来到张家门前,按响了门铃时,我满心忐忑不知道他们会有何反应。门打开的一瞬间,张妈妈欣喜地拥抱了我:“宁宁,你终于回来了!快进来吧。”
我跟在妈妈身后踏入了熟悉的家门,张天听见动静后也迎了出来,笑着对我说:“我就说这个傻妹妹肯定会回来的,她离不开我这个帅哥哥!”
“谁说我离不开你了,我是想妈妈了!”我笑着打趣道,张天揉了揉我的头发。
吃过晚饭后,我跟妈妈坦白了自己的想法,表示我已经到越南见过生父母,但我的家永远都在这里。
妈妈温柔地握着我的手说:“宁宁,当初我们收养你时就已经视你如亲生女儿一般疼爱,我们永远是你的家人。你不用有任何顾虑,想住多久住多久吧。”
“谢谢妈妈!”我浓浓的鼻音暴露了我的感动,扑到妈妈怀里抱住她。
“好了好了,别哭了,快去洗澡睡觉吧,明天还要上学呢。”妈妈温柔地拍着我的背。
第二天一早,我兴奋地来到校门,远远地就看到我的好朋友雯雯在门口张望。
“宁宁,你回来啦!”她激动地扑过来拥抱我,“这段时间没有你学校好无聊啊!”
我感激地望着她,我的好朋友一如既往地支持着我。和她在一起上课的时光是我最开心的。
放学后,张天开着他的新车来接我,沿途跟我聊着发生的趣事,还停在路边给我买了我最爱吃的泡泡糖,他的细心让我感动。
晚上,妈妈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欢迎我回家。晚饭过后,我们一家人兴高采烈地看起电影来。熟悉的景象,熟悉的人,包裹着我的都是家的温暖。
之后日子一天天地过,我开始习惯回到原来的生活节奏中。每天早上起床妈妈都会叫我吃早餐,张天总是在餐桌上嘲笑我起床头发乱蓬蓬的样子,我就和他斗嘴。吃过早饭后我去上学,放学回家都会看到妈妈在厨房忙活,准备好了热腾腾的晚饭。晚上我们会一起做作业,聊天,在这个家里我感觉十分快乐和满足。
周末张妈妈会带我去商场买衣服,吃好吃的。每逢过节,妈妈都会给我做漂亮的新衣服,我们一家人也会外出游玩。天天都有笑声和欢乐充盈在这个小家里。我感谢生命让我遇到这个美好的家,张妈妈就像亲生母亲一般对我疼爱有加,我会永远记得她的恩情。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飞速流逝,转眼我已经和张家生活了12个年头。妈妈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许多,爸爸的步履也轻缓了下来,但他们对我的疼爱丝毫未变。
直到有一天,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打乱了我平静的生活。
“喂,我是宁宁的舅舅。宁宁的生父亲身患绝症,情况危急,想见宁宁最后一面。请宁宁尽快回越南。”电话那头是一个陌生男人焦急的声音。
我手中的手机“啪嗒”一声掉到了地上。爸爸妈妈担忧地看着我,轻声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我颤抖着把事情原委说了出来。
“妈妈,我想回越南见爸爸最后一面,可以吗?”我红着眼眶请求道。
“好,妈妈理解你,你快点准备出发吧。”妈妈温柔地抚摸我的头发。
第二天清晨,张妈妈陪我来到了机场,把我紧紧地拥抱在怀里,眼里闪烁着泪花说:“女儿,一切顺利就好。有什么需要记得打电话回家。”
“妈,我会没事的。”我忍住泪水坚强地点点头。
飞机抵达越南已经是当晚,我直奔医院。走进病房,父亲已经奄奄一息,但仍坚持等我回来。
“宁宁,你回来了...爸爸有话跟你说...”他虚弱的声音让我心如刀割。
父亲用尽全力对我说了最后的嘱托,希望我好好生活,不要忘记回来看望生母。我握着他冰凉的手泪流不止,最终也没能等到他醒来。
父亲的葬礼很简单,只有几个亲戚前来参加。泥土盖上棺木的一刻,我嚎啕大哭,妈妈用尽全力拥抱住我,也痛哭失声。爸爸就这样永远离开了我们。
之后我陪伴母亲度过了艰难的时期,她的健康每况愈下。半年后,在一个寒冷的早晨,母亲也因病离世了。我跪在她的床前泣不成声。亲人的离去是那么突然,我还没准备好接受这一切。
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我知道只有一个地方我还可以回去。第二天我启程回到中国,回我真正的家。
我拖着沉重的心情回到张家,一打开门就看到妈妈正焦急地等待着我。
“妈妈!”我扑进她怀里,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地哭出声来。
妈妈轻声安慰我,耐心地听我诉说在越南发生的一切。她心疼地为我擦去眼泪,告诉我无论发生什么,都还有个可以回来的家。
张天也走过来抱住我,他开导我要坚强点。哥哥的肩膀总有种让我依靠的魔力,我感觉好多了。
我开始重新投入中国的学习生活中,努力让自己分心。可是每每独处时,我还是会想起父母离世的场景,再次潸然泪下。
有一天放学回家,我顶不住内心的悲痛,一个人跑进房间大哭起来。妈妈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把我拥在怀里。
“妈妈知道这对你来说很难过,但是记住,妈妈会永远在你身边。”她轻声安慰我。
“谢谢妈妈!”我紧紧抱住她,感觉她的拥抱暖暖的,充满力量。
张妈妈慢慢地帮我走出阴影,我也重新振作起来,努力朝前看。每当我想起生父母,就会看看妈妈,感受她无微不至的爱意。
我重新两眼放光地投入生活中,和笑闹的哥哥去吃好吃的,和妈妈去逛街买漂亮衣服。好像一切都在重归正轨。
直到有一天,我翻看着老家寄来的信件,看到一张陌生的婚礼照片。照片上是一个陌生的小男孩,笑得很开心。信里写着,那是我同父异母的弟弟,我的生母去世前还嫁过一位老伴,生了这个男孩。现在小男孩还小,生活很艰难。
我呆若木鸡,原来我还有一个弟弟!我必须回越南照顾他,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第二天我向妈妈提出了回越南的想法,她思索了片刻说:“去吧,你该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家里随时欢迎你回来。”
我又一次踏上了回越南的路......
相关评论(0)